众为公司人才量化测评体系落地实践

发布日期:

2025-09-02
阅读量:
来源:

8月底,为推动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化、助力职工能力发展精准化,公司组织开展了为期3天的职工综合能力与技术能力测评工作。本次测评主要是针对技术人员,覆盖建筑、机电安装、交通运输三大专业技术部门,公司领导、分管领导、专业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通过连续40小时的高强度集中评估,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性的“能力体检”。


本次测评以公司编制的《职工综合能力与技术能力测评标准》为依据,构建了包含超300项评价指标的量化体系,涵盖综合素养、管理能力、专业技能等维度。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全程参与并监督指导,分管领导统筹协调,专业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评审组,分专业、分部门实施统一评估和即时讨论。

 

众为公司人才量化测评体系落地实践


众为公司人才量化测评体系落地实践


量化模型的应用,标志着公司人才评价从“定性为主”向“定量主导”转型,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突破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主观局限,力求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允性,评审组普遍反映“评分有依据、讨论有共识、结果有说服力”。

 

通过本次测评,技术人员对自身优势与短板形成量化认知,明确提升方向;部门负责人对本团队能力分布掌握更精准,为后续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供依据。接下来,公司将继续针对公司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开展测评,公司也将以本次测评为起点,持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推进测评结果与专业提升、业务分配、职业发展规划、薪酬激励机制的深度融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参与测评人员感言:

项目办-陈结娥:通过综合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测评,意识到个人的不足,清晰明白未来提升的方向。

项目办-姚毅:通过细化测评子目,量化能力水平,形成人员能力基础数据,是对当下的自我认知,也是对过去的总结,更在于对未来的谋划,学习了人员技术水平的量化管理,感受到科学管理与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

总工室-陈汉升:认识自我,互相学习,努力前行。

总工室-饶又文:以评促优,激发活力,为成长助力。

总工室-招冠铭:综合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测评通过管理层共同讨论发表意见,体现每个成员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也让大家对交通运输工程部门成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水平情况在平时的简单接触基础上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部门负责人-邓维:能感受到测评内容在设计上很用心。

部门负责人-黎学森:通过本次测评,我对测评体系中每一项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有了更为深入、透彻的认识。将有助于我在后续相关工作中,以更专业、精准的标准进行测评。同时,测评也清晰地暴露出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让我明确了未来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

部门负责人-魏煜玲:审视自我的同时了解同事与下属之间的差距,确定努力的方向。

部门负责人-蔡镇喜:参与了技术能力测评的一天,我对自己和同事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横向对比知道了自己的短板,也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在后续的工作中能更精准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感谢公司和领导能在我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为我们撕开那障目的一叶。

部门负责人-谭浩:决算、审计、法务方面专业知识能力欠缺,有待提高。需合理安排自身工作,努力考证。

部门负责人-罗宇:本次综合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测评的感受,我认为它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自己根基扎实的地方,也反映出了需提升的能力短板。

部门负责人-郑晓婵:通过本次综合能力跟技术能力测评,能够将全部人员放在同一水平进行相对公平公正的测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如概念与理论知识问题,如可研估算等,鞭策自己在以后工作中查漏补缺,以及在任务时尽量权衡技术匹配度,让大家都能逐渐全部参与。测评虽然非常累,但值得。

部门负责人-戚华权:坚信此次测评是我司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将坚决贯彻执行,并在今后更有目的性提升自我以及部员的作战水平,共同为我司创造更好的未来。

部门负责人-郑焕杰:通过本次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测定,对部门人员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未来工作安排的侧重点以及部门人员的培养方向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部门负责人-游志豪:在碰撞中增进了解,在沟通中解决疑惑。


相关推荐

致敬峥嵘岁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2025年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众为公司人才量化测评体系落地实践
8月底,为推动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化、助力职工能力发展精准化,公...
番禺区委、大石街领导莅临众为公司走访调研
2025年9月1日,番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张恩铭...
我司造价专家罗燕受邀主讲新乡、安阳两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交流会
2025年8月21日至22日,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